姐妹们,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瞬间——半夜刷朋友圈,看到前同事晒娃,手指顿住,心里咯噔一下。
“完了,我又错过了一个排卵期”。
工作卷、房贷压、对的人还没影,卵子却等不及了……想冻卵,但第一反应永远是:“这得花多少钱啊?” 别慌,你不是一个人。我陪过太多女生抖着手查银行卡余额,边看价格边深呼吸(真的,有人当场掉泪)。
但!先别绝望!你猜怎么着?——冻卵费用根本不是“一口价”!有些机构藏着“隐形雷”,而有些却能帮你省下好几万(对,我客户Lisa去年就省了整整13万,后面细说)。
全球数据砸过来:美国一周期平均$1.5万刀(≈11万人民币),泰国便宜点?也得7万起。国内呢?公立医院3-8万,私立冲上15万+……差价够买一个爱马仕了!
更扎心的是:很多人以为“付一次就完事”,结果被后续存储费年费砸懵——“什么?每年还要交5000块保管费??”(我闺蜜小悠原话,她当时差点把咖啡泼我脸上)
干货:
▍ 政策门道:国内vs海外,差的不只是钱
国内冻卵卡得严——必须已婚+医疗原因(比如癌症化疗)。单身?抱歉,门关上。
但海外呢?泰国、美国、西班牙都对单身开放。不过!政策会变脸(比如泰国去年突然禁止外国人助孕,冻卵虽没禁但波动大)。
→真实片段: 我客户@萱姐,32岁CEO,去年冲去泰国冻卵。取卵20颗,总花费9万。结果今年想用卵时,发现政策收紧,胚胎转运卡关……她微信我语音带哭腔:“早知道多花3万走美国了!”
▍ 费用拆骨:你看的报价可能只是“冰山一角”
冻卵花销分三大块:
前期检查+促排药(约1-3万)
注意!促排药分进口/国产,差价高达2万(进口效果稳但烧钱,国产可能需调整周期)
取卵手术+麻醉(2-5万)
关键点:取卵数量决定成本效益!取得少可能需二次周期,费用直接翻倍
冷冻+年存储费(首年1万内,之后每年2000-6000)
血泪教训:很多机构首年包存储,第二年才开始收年费——“我以为一次性买了冰箱,结果告诉我租金另算?!”
→故事戳心: 我闺蜜小悠,34岁媒体人,在北京某私立签了“套餐价8.8万”。取卵后才发现:药费另算!加了两万四。存储费第二年涨到6000/年……她咬牙说:“这套路比双十一还深”
▍ 隐藏成本:时间、情绪、机会损失
促排周期请假的扣薪、飞海外的机票酒店、失败后的心理重建……这些没人告诉你,但都是成本。
客户Linda去美国冻卵,总花费18万,但请假1个月被扣绩效+机票酒店3万——“实际花了21万,但我不敢算给爸妈听”。
▍ 省钱神操作:选对地方+掐准时间
美国加州贵但法律稳,西班牙性价比高(周期套餐常含药费);
国内公立医院排队久但透明,私立快但有加价风险;
大促期?真的存在!每年3/8月部分机构推折扣,甚至送存储年数→。
表格:冻卵费用全景对比表(单位:人民币)
项目 | 国内公立 | 国内私立 | 美国 | 泰国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前期检查 | 3k-8k | 5k-12k | 1万-2万 | 7k-15k |
促排药(进口) | 1万-2.5万 | 1.5万-3万 | 2.5万-4万 | 1.8万-2.8万 |
取卵手术+麻醉 | 1万-2万 | 2万-4万 | 3万-5万 | 2万-3.5万 |
冷冻+首年存储 | 5k-1万 | 8k-1.5万 | 1.2万-2万 | 9k-1.4万 |
年存储费(第二年起) | 2k-4k/年 | 3k-6k/年 | 5k-8k/年 | 3k-5k/年 |
总预估(单周期) | 3万-8万 | 6万-15万+ | 12万-20万+ | 7万-12万+ |
政策友好度 | 仅已婚女性 | 部分接收单身 | 全开放 | 开放但波动 |
“冻一次卵能用几次?”
→ 这看卵子数量和质量!通常取10-15颗能保证1-2次生育机会(年龄越大需取越多)。客户@蕊蕊35岁取12颗,医生估测成功率约60%。
“失败能退款吗?”
→ 清醒点!99%机构不包成功。但有些提供“共享卵计划”——失败后可减免部分费用再尝试。
“存储费交不起能转运吗?”
→ 能,但麻烦到炸!需双方机构对接+海关文件+转运费(约2万)。不如签约前谈妥“存储包年限”(比如存10年送3年)。
所以啊,冻卵不是刷卡买单就完事——你得会算、会选、会避坑。
如果你还在头晕价格表,或者想找人帮你对比机构底价,干脆加我们团队微信:spreadhc,直接甩问题过来(我们帮你抠细节,防套路!)。
最后唠叨一句:钱可以再赚,但卵子不等你。“贵不贵”看长远,比起后悔的代价,提前行动才是真省钱。